袁绍为什么大败于曹操

袁绍为什么大败于曹操

袁绍之败与地势、资源分配、兵力选择、领导力以及家族问题有关,更牵涉到命运的轮回。袁绍的短命、袁家的内部问题,都为曹操统一北方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雄们的命运总是多变的,而袁绍的失败只是三国时期无数英雄遭遇的遗憾之一。

1. 地势与资源:曹操的四战之地

袁绍为什么大败于曹操(图1)

曹操掌握司、兖、豫、徐四州以及部分扬州和青州,形成了四战之地的局面。尽管曹操实力不弱,但元气未恢复,必须同时防范四方的袭击,显得相对弱势。袁绍选择在这个时机开战,曹操若等到元气充沛,袁绍则将失去机会。此外,河北之难以攻下也与袁绍以宽厚得人心、内部纷争不断有关。

2. 袁绍的兵力分配与时机选择

袁绍在官渡之战中耗尽了冀州三郡的实力,但并未动员全部战力,青、幽两州并未发动。官渡失败后,袁绍生重病,再无机会反击。如果袁绍能够耐心培养军队、推迟官渡之战,曹操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压力。

3. 两人领导力与政治手腕的差异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获胜,但这并未改变北方袁绍强、曹操弱的格局。袁绍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干架,给予曹操统一北方的机会。曹操能够在北方一统天下,也得益于袁绍在官渡战后陷入内部纷争,实力削弱。

4. 资源分配与袁绍家族问题

袁绍起家时资源有一定优势,但并不如曹操。袁绍家族在汝南区辐射区较大,资源主要集中在此。然而,袁绍能力较差,手牌打得不好,使得袁术等人对他不屑一顾。袁绍的发展受到袁术的威胁,导致袁绍的资源难以得到更大的发挥。

5. 命运的轮回:袁绍命短,曹操命长

袁绍虽然能力强大,但命运对他并不垂青。他在官渡之战后生病,失去了再次反击的机会。相比之下,曹操生存下来,命长,继续在乱世中征战,成功实现了统一北方的伟业。

袁绍势力明明远超曹操,为何对战时却不堪一击?

实力远胜曹操的袁绍之所以会在对战的时候不堪一击有三方面原因;第一、曹操军队的军心十分稳固,面对袁绍的挑战毫不畏惧;第二、曹操比袁绍更有远见,也更有带兵的才能;第三、曹操手下的三位谋士得力,而袁绍信任的军师郭图却是个?狗头军师?。

(一)、曹操的军队虽然士兵少,但是胜在军心稳固

当时袁绍率领十万精兵来势汹汹,曹操自知躲不掉,所以干脆正面迎战,在出战前也给军队的将士们打足了气,因此曹操的军队也是气宇轩昂地去面对袁绍的挑战。在行军打仗中,虽然的确是人数多的一方更容易获胜,但是并不代表人数少就一定会输,曹操的军队就是这么认为的,他们觉得只要团结一心,就能够对抗袁绍。

(二)、曹操的能力远胜袁绍

袁绍虽然手握十万精兵,但是袁绍确实没什么谋略,这也是他大败于曹操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时的袁绍自认为实力雄厚,所以并没有完善的作战规划,导致手下的将士们其实也处于一个很懵的状态。然而曹操却在军队中列出了详细又周密的反击计划,所以袁绍才会在面对曹操的反击时不堪一击。

(三)、袁绍信错了军师,而曹操又看准了军师

官渡之战中,实力弱于袁绍的曹操之所以能打得袁绍溃不成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军师。当时袁绍手下的张郃遭到了曹操的偷袭,然而郭图却建议袁绍不要理睬张郃,导致绝望的张郃带着士兵投靠了曹操。而曹操手下的三位军师中,荀彧负责稳定曹操和将士们的心,荀攸想出了?声东击西?的好计策,而许攸更是建议曹操烧了袁绍的粮草,让袁绍?不战而败?。因此,与其说是袁绍在曹操面前不堪一击,不如说郭图在荀彧、荀攸、许攸三人面前不堪一击。

汉末最强诸侯袁绍为何会在官渡之战惨败给曹操呢?

这官渡之战,是曹操一生最得意的一战。

他以很少的兵对抗很多的兵,对抗了一百多天,终于获胜。胜得确也不易。

袁绍曾经有一次全军出动,逼近在官渡曹营,曹军出战交锋,结果战败,退回。

此后,袁军尽管挑战,曹军只是给他一个不理。袁军堆砌了一排土山,又建筑了很多没有屋顶的木制高楼(高橹),从土山与高橹之上对曹营俯射。曹军的兵士只能每人拿了盾牌当伞,才能在营中走动。

曹操想出了用一种特制的车子,加上杠杆,把石块抛掷到对方,打毁高橹。袁军又掘了若干地道,以垂直线指向曹营。曹操叫兵土掘了若干横的深壕(长堑),在壕中等候从地道钻来的袁军,射死他们,砍死他们。

曹操还派遣将士,不断地打击袁军从后方来的运粮车队,烧毁袁车的粮食。

袁绍的错误,

第一,有力量围住曹军,而不敢冒险令两翼渡过济水,完成合围。

第二,交给刘备的兵不多,未能达成袭占许县的任务。

第三,没有坚决命令青州袁谭与并州高干同时出动,分攻曹操的兖州、徐州与洛阳一带

最后,哀绍感觉到运粮车辆不可再被曹军偷袭,就命令淳于琼,带万人从邺县向北走,迎粮。

不巧,这时候袁绍身边的一个文官许攸,因为家里有人犯法,他向主管人说情,说不通,一怒而投奔曹操,书中记载,曹操赤足迎许攸。到了曹营,就把袁绍派人领一万兵北上迎粮的事,报告了曹操。

曹操亲自出马,带了步兵骑兵五千,追到了乌巢,在半夜里一场恶战,五子良将之一的乐进,手起刀落,砍倒了淳于琼。

淳于琼一万人,被杀了一千多人,剩下的非逃即降,曹操叫士兵把敌人尸首上的鼻子与牛马的嘴唇,舌头割下来,交给投降的袁军,带回袁营,瓦解衰军的士气。

曹操在攻击淳于琼时烧了袁军在乌果镇的粮食与乌巢镇的老百姓房屋,让袁军看得见火光。吸引袁绍的注意力。以乱袁绍军心。

曹操亲自出马,去追击淳于琼后,袁绍很快也接到了情报,他将计就计。

一面派兵去支援淳于琼,一面叫张郃、高览两员大将去偷袭曹营。张郃向袁绍说道,曹操深明兵法,他的营地扎得很稳,不容易偷袭。他本人虽则率兵离营,去追击淳于琼。一定留下重兵与猛将,守住大营。

袁绍强令张郃,张郃只得勉强服从。张郃与高览率领了袁绍所交给他们的重兵,冲向曹营却久攻不下。

淳于琼全军覆没消息传来,曹操已率五千名步兵骑兵,已在回营的途中。

张郃与高览二人心慌,对曹操既害怕,又佩服;对袁绍既怨恨,又看不起,于是互相商量,双双放下武器,向曹操投降。

张邰与高览投降,淳于琼全军覆没。这两个消息传到袁营,袁绍与手下将士都吓破了胆。大家乱奔乱跑,完全没有秩序,曹操乘势来攻,把袁军杀得大败,崩溃。

由此袁绍一蹶不振,曹操逐渐坐大。

强大的袁绍为什么在曹操面前总是不堪一击?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各路诸侯纷起。战争不断,百姓们民不聊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时的中国北方形成了袁绍和曹操两大割据势力。后来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强大的袁绍,并逐渐统一了北方。

那么,为什么强大的袁绍在与曹操的对抗中,会失败呢?

第一:袁绍居功自傲,有勇无谋。袁绍在与曹操决战之前,已经打败了董卓与公孙瓒。不仅得到了大面积的土地,还让当时的中国人民为之震惊。大家都觉得,此次官渡之战非袁绍胜利不可。而当曹操到达许昌后,自封大将军,封袁绍为太尉,想挑衅袁绍中计。袁绍很生气,执意要主动进攻曹操。群臣劝他现在时机还没有到,不可轻举妄动。但袁绍心中的怒火大过了他的理智,没有听群臣的劝告。

这样就使许多袁绍的大臣在他这里看不到希望,转而投奔曹操,为曹操出谋划策。(许攸就是其中之一)这些降将们在官渡之战中,也为曹操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而袁绍在官渡之战中,我行我素,胡乱指挥,频繁中计,导致军队损失惨重。

第二:袁绍不听劝告。在官渡之战进行前,田丰就建议袁绍:趁曹操去攻打刘备时,袭击他的后方,必能取胜。但袁绍怀疑田丰是想和曹军里应外合,灭掉自己,就把田丰关进牢中。其他大臣觉得袁绍不可靠,便去投奔曹操。而在这些人中,有一些是本领很高强,非常善于谋略的。但袁绍却因为自己的固执己见,从而丧失了他们决胜千里的建议。

而袁绍做事也没有彻底做干净。他依然相信那些他没有关进牢中的大臣,但这些大臣有许多都趁袁绍不注意时去投奔曹操了,而剩下的人则向袁绍提出一些“袁绍认为比较好”的建议,(其实就是故意让袁绍去中曹操的计)使得袁绍屡战屡败,而那些之前为他“出谋划策”的人早就不知道跑哪里去了。从此,袁绍的脾气开始变得越来越暴躁,导致了袁军军心不稳,并逐渐丧失了斗志。(他们经常要面对袁绍的咆哮,非常害怕)

第三:汉献帝对袁绍印象不是很好。尽管曹操也“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汉献帝对袁绍的印象更差。在袁绍打败董卓之后,曾经想要废掉汉献帝,但他的计策没有得逞。从此,汉献帝就经常提防着袁绍,生怕他会篡位。汉献帝觉得,袁绍强大的军队会对皇权构成一定的威胁。虽然曹操对自己也是心怀不善,但毕竟现在他还是站在袁绍的对立面的。

从此,汉献帝便“配合”曹操的行动,把东汉首都迁至许昌。虽然汉献帝没有多少实权,但他对经常对袁绍的一些行动构成影响,(批示指令,不让袁绍干什么事等)激起了袁绍的愤怒。而袁绍如果推翻他,就会迎来百姓的谴责,对他自己更加不利。所以,袁绍只能暗中实行着一个又一个计划,(大部分都是利用汉献帝去阻挠曹操的行动,刺杀汉献帝等)但几乎全都失败了。(有些计划快要成功了,但却因为曹操的插手而夭折)每当袁绍失败的计划传到汉献帝的耳朵里时,他对袁绍的印象就会更差一些。

第四:来自百姓的厌恶。董卓擅自废立皇帝,激起了朝廷的不满。于是,各路诸侯共同推选袁绍为盟主,去讨伐董卓。战争最大的受害者是百姓,不管谁胜利了,他们都对战争的发起者感到厌恶。以董卓为首的关西军阀覆灭了,为什么天下还不能太平?百姓们通俗地认为:东汉现在变成了这么个样子,肯定都是袁绍的问题。当曹操要和袁绍打官渡之战时,他就向人民们宣称:要配合自己的行动,我讨伐袁绍,是为了天下的太平。百姓们被迷惑了,于是他们就站在曹操这一边,配合曹操的行动。(百姓们能配合什么行动呢,也就是为曹操保持军力,到战场上当个炮灰罢了)

袁绍被孤立了,他忘记了最重要的一点:人民的力量是强大的!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却没有想到百姓们的劳苦。只想着军事,不想着政治、经济是绝对不行的。就算袁绍势力再强大,也打不过拥有强大后盾(百姓)的曹操。曹操拥有充足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