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掐丝珐琅
珐琅器品种之一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是由中国隋唐时古西域地名拂菻音译而来。珐琅器是以珐琅为材料装饰而制成的器物,其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同属硅酸盐类物质。
掐丝珐琅,珐琅器品种之一。掐丝珐琅是中国的著名特种工艺品之一,与雕漆、玉器、象牙被称为北京工艺品的四大名旦,其制作一般在金、铜胎上以金丝或铜丝掐出图案,填上各种颜色的珐琅之后经焙烧、研磨、镀金等多道工序而成,掐丝珐琅有着五彩斑斓、华丽夺目的魅力,是工艺美术世界里一颗璀璨的明珠。
珐琅工艺
由石英等金属氧化物混合,放入容器,加入清水,研成粉末,用油料调和,变成玻璃质涂料,再图绘于金属或瓷器质胎体外,经过炉窑烧制而成,这种用珐琅装饰过的器物便是珐琅器。珐琅器根据制作方法大致可分为掐丝珐琅、嵌胎珐琅、画珐琅;根据胎地种类,一般可分金胎珐琅、铜胎珐琅、瓷胎珐琅、玻璃胎珐琅、紫砂胎珐琅等。其中,要数掐丝珐琅的制作技艺最为繁复。艺术收藏价值也最高。
明代的掐丝珐琅工艺
虽然明初掐丝珐琅工艺已逐渐被朝廷重视,但是真正引起文人注意与仕宦商贾珍藏,已经是明代晚期的事了。因此,真正早期的器物传世下多,工艺技法也不是十分成熟,掐丝粗细不匀,掐丝常高出胎面较多;胎体、釉层较为厚重。其品种也不多,器型尚不出《格古要论》中所载的“香炉、盒儿、盏子、花瓶之类”。
当时的掐丝珐琅器一般没有锦地,常以番莲纹、莲瓣纹装饰,色彩也较单调,没有混合色,然在一叶片内往往施两三种颜色。
明晚期,掐丝珐琅工艺取得极大发展,不仅造型、品种、釉色都显著增多,而且工艺技巧也明显进步。所谓“釉色齐备,金光灿烂,细润可爱也”,那神秘幽亮的蓝色基调,使之成为御用珍玩,“景泰蓝”之名也随之声名远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