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

为什么说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图1)

为什么说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的原因:汉字是以象形字为基础的。象形字就好比图画,是根据事物的形体画出来的。《说文解字》里说象形字是画成其物,随体诘诎,也就是说,一看到象形字,就可以知道是什么意思。所以汉字是表意的,它是用一定的形体来表示一定的意思。汉字历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诸般书体变化。


汉字又称中文、中国字,别称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

一个汉字一般具有多种含义,也具有很强的组词能力,且很多汉字可独立成词。这导致了汉字极高的“使用效率”,2000左右常用字即可覆盖98%以上的书面表达方式。加之汉字表意文字的特性,汉字的阅读效率很高。汉字具备比字母文字更高的信息密度,因此,平均起来,同样内容的中文表达比其他任何字母语言的文字都短。

汉字的特点

每个民族在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后,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形式,在其沉淀之后,便会形成各自的民族文化。中华文化是唯一一个在古文化中延续下来的文明,在它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汉字作为它的载体,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它自身的特点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

1、再现性

这个特点是指它可以再现一部分东西的形象和特征,例如:山、水、日、月等。80%以上的汉字是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造出来的,由于汉字的这种独特性,我们可以轻易理解某个生僻汉字的意义,它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我们不认识这个字的情况下也能轻易猜到其大致涵义。这样我们在遇到上千年前文献中的汉字时也可以大致了解。汉字的这一特点在文化的传承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浓缩性

中国的古书能用最少的文字记载最多的信息量,就在于汉字的浓缩性,单个的汉字符号中往往包含着巨大的社会信息量。从古文中这一特点表现的尤为明显。以孔夫子的《春秋》为例,其中仅是描写人的死去就有多种说法,“帝王之死”为“崩”、“诸侯之死”称“薨”、“大夫之死”和“平民之死”分别称之为“逝”和“死”。这个概念的不同表述方法,蕴含了大量丰富的社会意义。在各国语言中,汉字的表达是最为简洁的,联合国的文件常常要用英、法、西班牙、中文等不同文字翻译成多个版本,同样的文件,中文版永远是最薄的。

3、联想性

汉字还具有表义能力,有些汉字像幅图画,在看到的瞬间就能联想,例如“家”字,上有“房”(宝盖头),下有“财”(“豕”代表财富),意在说明一定的物质基础是组建一个家庭必不可少的因素。文字通过这样的联想性可丰富内涵,使之鲜活灵动。这是汉字本身的魅力,同时也是体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为什么说汉字是表意文字

汉字从记录语义入手,用符号(字形)直接表示语义的文字,叫义符文字,即表意文字。

表意文字是一种用象征性书写符号记录信息的文字体系,不直接或不单纯表示语音。表意文字是一种图形符号只代表语素,而不代表音节的文字系统。表意文字主要在东亚国家有广泛的发展和使用。目前中国境内使用的汉字、彝文、东巴文、格巴文、水书(部分)和广义上网络上所使用的颜文字、emoji(绘文字)属于表意文字。

扩展资料

直到21世纪,世界各地仍在使用的表意文字有“易”、“东巴”、“格巴”、“水书(部分)”等。

1.彝族语言: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它有自己的语言——彝语,是一种源远流长、独具特色、发展完善的传统文字。彝族语言首先表现在载体形式多样,文学内容丰富。

2.东巴文字:东巴单字1400余字,文字丰富。他们能表达微妙的情感,记录复杂的事件,写诗和作文。东巴文字是世界上现存唯一的象形文字,被称为书写的“活化石”。2003年,东巴古籍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并进行了数字化记录。

3.格巴文:随着纳西族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在明末清初,丽江的一些东巴,创造了格巴文。格巴是弟子的意思,格巴文的意思是东巴什罗后代弟子创造的文字,格巴文是对东巴文的改造和发展。

4.水书(部分):水书是继东巴文字之后,世界上现存的另一种象形文字,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书仍然在水人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例如,结婚和丧事仍然根据水司所写的“水历”来决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表意文字

为什么说汉字是表意文字?表意文字有何特点

因为汉字以表意文字为主,每种文字初始都是象形的,属表意文字体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许多民族的文字已经表音化,而汉字则至今仍保持着表意文字体系的基本特点。

表意文字的基本特点:

1、以表意文字为主:在表音和表意这两大文字体系中,汉字属于表意文字的体系。一般地说来,每种文字初始都是象形的,属表意文字体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许多民族的文字已经表音化,而汉字则至今仍保持着表意文字体系的基本特点。

2、单文独义:汉字是方块形的,除少数联绵词外,每个字都有独立的意义,都可进行形与义的灵活的组合。

3、一字一音:汉字是音节文字,而不是音素文字。汉字从形式上可以划分的最小语言单位就是音节,所以一个汉字也就是一个音节。

4、单音词丰富:汉语中有大量的单音词,尤其在古汉语中是这样。汉字是一字一音,因此所谓单音词就意味着单字即词;那么,词义、字形、音节就成为一个灵活的组织了。

5、区别“四声”:“四声”是汉语的四种声调,古代分平、上、去、入,现代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是汉语独有的用声调来区别不同的字词及其含义的方式。

6、言文分离:汉语言文字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种独特的现象,即被称为“文言的纯粹的书面语”,同日常生活交际所用的语言相去甚远。

扩展资料

汉字自其诞生以来便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文,到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演变过程。汉字书体发展的总体形势是通过减省笔画由繁入简,逐渐简化的,但有时为了使文字更好更明确地表意,也有文字繁化的现象。

特别是造纸术、印刷术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文字越来越多地被民间人士使用。民间不断出现一些简笔字,这些字笔画的减省是约定俗成的,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但由于与当时官方的规范汉字形体不同而被视为俗体、破体,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

李海霞的《六朝唐五代石刻俗字研究》,潘重规编著的《敦煌俗字谱》、《敦煌变文论辑》,黄征的《敦煌俗字典》,张涌泉的《敦煌俗字研究》《汉语俗字研究》和刘复、 李家瑞编的《宋元以来俗字谱》列举了大量历史上曾被使用的简笔字,或称俗字。

太平天国运动给唐宋以来民间通行的简笔字(俗字)以正统地位,在太平天国玉玺、官方文件和印发的书籍中采用简体字。据不完全统计,太平天国总共使用一百多个简体字,其中80%为后来新中国所采用 。

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新文化运动和民国时期未能完成的汉字简化工作,于1956年1月31日通过《人民日报》全文发表了国务院的《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和《汉字简化方案》,并最终制定出了一个《简化字总表》,给简体字以法定地位。

一九七七年曾推出过《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由于在试用过程中产生了文字混乱现象以及人们的反对,于是到了1986年,国务院又宣布“二简字”停止使用[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