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支出是什么
事业单位支出是什么
事业单位支出是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事业单位支出包括事业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经营支付、其他支出等。事业单位的支出一般应当在实际支付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支付金额进行计量。采用权责发生制确认的支出或者费用,应当在其发生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发生额进行计量。
事业单位 ,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事业单位接受政府领导,表现形式为组织或机构的法人实体。
事业单位种类
1.全额拨款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也叫作全供事业单位,也就是所谓的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事业经费全部都是国家预算进行拨款,教育管理模式通常适用于收入不稳定或者收入比较少的事业单位,常见的主要包括工商管理、卫生防疫以及学校等单位。这种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国家可以对收入展开全方位监管,经费也能得到有效保障。
2.财政补贴
财政补贴也叫作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主要按照差额比例承担相应的财政部分,然后通过财政列入预算范围。差额拨款人员费用来自于国家财政,其他费用主要自筹。在人员工资构成里面,固定部分与非固定部分的比例为3:2,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差额拨款单位需结合经费的自主性,在管理方法上需符合自身特征或者以工资总额包干为主,逐步减少对国家财政的依赖。
3.自收自支
自主事业单位也叫作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这种事业单位不享受国家拨款。在事业单位里面,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不用地方财政拨款,因此不少地方在管理方面比较放松,逐渐导致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逐渐开始膨胀。
4.参公(参照公务员)
"参公(即参照公务员)"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事业单位,基本上牵涉到国家安全问题,对国家经济管理以及政策管理有很明显的辅助效果,很多属性都是社会公益性。
事业单位会计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包括那些?
基本支出包括三个内容:
一、工资福利支出(在职人员的工资、津贴、奖金、加班费、各类社会保险)
二、商品服务支出(即日常的办公费、水电费、旅差费、工会费、福利费等)
三、对家庭和个人的补助支出(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困难职工生活补助、抚恤金、学校的奖学金、对职工个人工作奖励、独生子女保健费等)
项目支出,指的是由于单位的业务需要某块(个)业务开支的经费额度较大的,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将这些开支较大的业务分类进行申报,如:事业单位可以有专门的购买设备专用款项,行政单位可以有专项研究费用。
拓展资料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财政部1997年,为了让国内的国有事业单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制定的会计制度,从而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加强会计管理,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该制度自1998年1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1988年发布的《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同时废止。
为了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_1997_288号)进行了修订。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7年7月17日财政部印发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_1997_288号)同时废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的支出的包括哪些类别
事业单位支出包括事业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经营支出和其他支出等。事业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上缴上级支出是指事业单位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规定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是指事业单位用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收入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经营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其他支出是指事业单位除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经营支出以外的各项支出,包括利息支出、捐赠支出、现金盘亏损失、资产处置损失、接受捐赠(调入)非流动资产发生的税费支出等。事业单位的支出一般应当在实际支付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支付金额进行计量。采用权责发生制确认的支出或者费用,应当在其发生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发生额进行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