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洋务运动的主要影响是什么(图1)

首先,从军事方面来说,洋务运动的口号师夷长技以制夷,推动了中国国防军事事业发展。因此,注重发展近代军事工业、近代海防海军,同时改进陆军武器装备和训练,建立近代军事课堂培养新式军事人才。这些措施不仅延长了清朝的寿命,同时也为以后中国国防军事事业打下基础。其次,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的口号兴办民办企业,为军事工业带来了巨大的助力。从侧面也改变了中国几千年文明中重农轻商的传统观念,促使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如今的民族资本主义的雏形,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唤醒有志之士,有利于推翻封建制度。洋务运动本质是维护腐朽破败的封建王朝,与当时的世界主基调是相悖的,所以洋务运动走向失败是必然的。但是洋务运动的失败也让当时的有志之士觉醒,之后他们开始寻求他法以改变当时的封建制度,解放内忧外患的中国。最后,洋务运动极大的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洋务运动是近代教育的开端,当时的科举制度,所产生人才,无法满足洋务运动的要求,所以洋务派开办新式课堂,派遣留学生,这些措施不仅为中国带来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也为中国培养了大批有先进思想的人才,极大的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清政府洋务派官员以“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和“自强”、“求富”的目的,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理论基础在全国展开的变革运动。该运动自1861年底(清咸丰十年)开始,至1895年大致告终,持续约35年。

按目标的不同,洋务运动可分为前期、后期两个阶段。在两次英法联军失利、太平天国起义后,清廷上层为应对内忧外患形成了“洋务派”与“守旧派”两种阵营,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地方上以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主张摹习列强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使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模式发展近代工业,以获得强大的军事装备、增加国库收入、增强国力,维护清政府统治。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以“求强”、“求富”相标榜,办起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建立了新式海陆军,引进了科学技术知识和造就出最早一批科技工程人员,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起了一定的催化作用。但中国并没有“富强”起来。为“求强”而办的军事工业和新式海陆军,经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自强”的幻灭。为“求富”而办的民用企业也成效甚微。以官督商办为主要形式的民用企业,受封建官府的控制,并承担苛重的封建义务。一批封建官僚安插在企业领导地位,在企业管理制度上有很大的封建性,必然束缚新式企业的发展。随着企业的发展,官督商办愈来愈成为发展资本主义的严重障碍。于是突破官督商办的束缚而完全商办的企业随之出现。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爱新觉罗·奕訢

爱新觉罗·奕訢(1833-1898年),爱新觉罗氏。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1851年(咸丰元年)封为恭亲王。

1860年9月,咸丰帝于英法联军攻陷通州八里桥后逃往热河,令奕訢留守北京,“督办和局”。10月24日、25日,奕訢先后与英、法代表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北京条约》。

1861年1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奕訢、桂良、文祥受命为总署大臣。8月,咸丰帝在热河病死。11月,奕訢与慈禧勾结,利用领有重兵驻扎北京一带的胜保,发动政变,摘掉了当权的以肃顺为核心的赞襄政务八大臣。从此,慈禧垂帘听政,奕訢为议政王,掌管军机处及总理衙门。奕訢力主“借洋兵助剿”,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支持地方实力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开展洋务活动,成为清廷中枢主持洋务的首脑人物。

1865年,因受慈禧猜忌,被罢去议政王职务。

1884年中法战争中,被免去一切职务。

1894年,重新起用为总理衙门大臣,后又受命督办军务。

1898年戊戌变法之初病死。

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年),湖南湘乡人,出身于地主家庭。1838年中进士,1839年任侍郎。他崇尚程朱理学。1853年,咸丰帝任命他为帮办团练大臣,在湖南督办地主武装团练。他建立了一支地主武装,兵勇及其将领全用湖南人,因此被称为“湘军”或“湘勇”。湘军以地域的、封建的关系为纽带来巩固内部;以程朱理学作为思想武装;以战利品和官爵鼓舞士气;将领大多数选自所谓“宿儒”、“生员”等地主知识分子。1854年2月,湘军练成水陆两军约一万七千人。

江南大营溃散以后,清政府升任曾国藩为两江总督,节制浙、苏、皖、赣四省军务。曾国藩对镇压太平天国军提倡“捕人要多,杀人要快”。曾国藩被太平天国军称为“曾剃头”。他举办洋务,建立新式军火工业,制造武器,武装湘军。

1864年,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成功。曾国藩为首的湘系成为地方上势力最大的实力派。

1870年,他在直隶总督任内查办天津教案,被认为媚外卖国,屠杀人民,激起公愤。

1872年初,病逝于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