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科学怀疑精神(什么是科学的怀疑精神)

什么是科学怀疑精神(什么是科学的怀疑精神)(图1)

什么是科学怀疑精神

科学的怀疑精神是指质疑理论的适用范围、精确程度、先验假设等。这些都是怀疑理论是否能够简洁、有效地描述客观实验规律,而不是怀疑理论正确与否。怀疑主义是哲学上对客观世界是否存在、客观真理能否被人们认识表示怀疑的学说和体系。


科学,是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知识系统,是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根据这些(科学)系统知识所要反映对象的领域,主要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形式科学和交叉科学。

“怀疑”

怀疑就是不信任。不信任中包括三方面:一是不信自己;二是不信他人;三是不信教法。别看自我是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幻觉,这个世上本来就没有自我这个东西。可自我一旦在意识中形成,它看上去是如此的真实,以至于你不得不和它相认同。自我有一个趋向,就是不信任的倾向。这种倾向很强烈,很顽固。我们的自我越来越明显,这种不信任就越是强烈,这一定是成正比的。

这里所说的怀疑,不是指科学家、思想家们的合理的追问事物的真相,而是指一般民众的不信任态度。这种不信任并不意味着这个不信任者会去追寻这个事物的真相,不是的,他们只是一味地否定,一味地不信任,但他们又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一探此事之究竟。这是一般民众的不信任和科学家、思想家的不信任之间的重要分野。

“怀疑病”与“科学的质疑精神”之间有何不同

一般患有“怀疑病”的人,与具有可贵的质疑精神的科学家们之间,是有着本质不同的,不可混淆。我们一般的民众只是一些不信自己、不信他人、不信圣贤教导的“怀疑病”患者。

帕坦伽利不是一味地不让我们有合理的质疑精神,也就是所谓的科学探索之精神,但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担当这个“合理的质疑”角色的。担当好这个“合理的质疑”者,需要进行非常严格而长期的专门训练,含逻辑训练、思辨能力训练、行业技能培训、专业知识学习等。如果不具备这些前提条件而又怀疑这怀疑那,这就是典型的挥舞大棒乱打一通的“怀疑病”患者。圣哲所要反对和提醒我们注意的,是上述这些“怀疑病”患者。这些人为了怀疑而怀疑,为了否定而否定。这些患者很有破坏力,能使很多人有意或无意间成为“不可知论者”或“虚无主义者”而不自知。

什么是科学的怀疑精神

科学的怀疑精神:
科学的怀疑精神是指质疑理论的适用范围、精确程度、先验假设等等,这些都是怀疑理论是否能够简洁、有效地描述客观实验规律,而不是怀疑理论正确与否。科学,首先承认客观的实验结果、假设存在客观规律,接着是根据客观实验结果提出有效的理论模型、挖掘客观规律,然后是深入研究理论模型和客观规律的适用范围及精确程度,预测尚未进行的实验结果,最后是重复以上步骤,不断前进。

怀疑精神的内涵

怀疑精神的内涵如下:

怀疑精神其实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其内涵是在对科学规律系统、完整把握的基础上,不盲从、不迷信,勇于打破思维定式,在不疑处存疑,在正常中发现反常,从而建构新的思维模式、逻辑体系,实现新的突破。科技创新的历史长空星河灿烂。

促使每一项成果光芒四射的成因很多,怀疑精神是其共同的精神密码。爱因斯坦因为怀疑权威,推翻了牛顿力学假说和以太论,推动了科学的突破性发展;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敢于怀疑书本,从观察稻株中悟出天然杂交水稻的道理,颠覆了“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

没有杂交优势”这一世界权威著作的结论;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延续了老师伽利略追求真理的精神,在将亚里士多德学说奉若神明的年代,运用实验的方法大胆否定了真空没有重量等结论。像这样不迷信权威、不因循守旧、不断探索而取得伟大成就的事例还有很多。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读书如此,研究如此,科技创新更是如此。美国著名化学家理查兹20岁时取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他大胆对以前的原子量提出质疑,通过改进测试方法,重新精确核定了60多种元素的原子量,并对铅的同位素进行了研究。

康德正因为秉持着怀疑精神,将哲学的研究对象由本体论转为方法论,完成了哲学研究的一大转变。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要有创造性思辨的能力、严格求证的方法,不迷信学术权威,不盲从既有学说,敢于大胆质疑,认真试验。

加快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怀疑精神,以“更爱真理”的品质,勇敢质疑已有理论,在进军前所未知的“无人区”、攀登人迹罕至的“高寒带”中不断推陈出新。